(1)催产素对人类被试内感加工机器神经机制的调节效应——发表在Neuropsychopharmacology
NeuSCAN实验室姚树霞副研究员与Benjamin Becker教授2018年1月在神经药理心理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Neuropsychopharmacology 合作发表了题为“Oxytocin Modulates Attention Switching Between Interoceptive Signals and External Social Cues”的论文,Keith Kendrick教为通讯作者。该研究综合利用行为学、电生理以及功能磁共振技术,首次系统探讨了鼻喷催产素对人类被试内感加工及其神经机制的调节效应。通过比较37名催产素组被试和38名安慰剂控制组被试在进行心跳探测任务时的行为以及神经反应,发现催产素对于内感加工本身并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在同时向被试呈现社会性线索的条件下,催产素在行为水平上降低内感加工准确性的同时增强了内感加工核心脑区前脑岛的激活程度及其与后脑岛的功能连接强度,并且被试的内感加工准确性与前脑岛的激活程度以及前脑岛与后脑岛的功能连接强度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基于催产素的社会突显性假说以及前脑岛在个体内在自我指向与外在指向转换的重要角色,这些研究发现表明了催产素在降低个体内感加工敏感性的同时还能够促进注意向外在社会新异性刺激转换,这不仅有利于个体在社会情境中优化行为决策,而且对于未来利用催产素治疗内感加工紊乱的精神疾病患者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pp2017189
(2)催产素调节人类对于积极与消极刺激的趋近与回避行为的神经机制——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NeuSCAN实验室姚树霞副研究员2018年10月在神经药理心理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发表了题为“Oxytocin facilitates approach behavior to positive social stimuli via decreasing anterior insula activity”的论文,Keith Kendrick教授与Benjamian Becker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综合利用行为学与功能磁共振技术,首次研究了鼻喷催产素调节人类对于积极与消极刺激的趋近与回避行为的神经机制。该研究采用了经典的Approach/Avoidance范式,发现在被试趋近积极刺激或者回避消极刺激的过程中,催产素均抑制了纹状体的激活程度,可能反映了催产素在上述过程中对于动机表征的抑制效应。更为有趣的是,催产素选择性的提高了对于社会性积极刺激趋近行为的正确率,但同时抑制了该条件下腹侧和背侧前脑岛的激活,且在催产素组正确率与腹侧前脑岛的激活程度显著负相关。这些发现表明,催产素可能能够在个体趋近社会性积极线索过程中,通过降低情绪与突显脑网络过度激活所带来的干扰效应进而促进社交行为,对于治疗社交回避的精神疾病患者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文章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ijnp/article/21/10/918/5066490
(3)视觉搜索过程中安全性线索注意设置的神经机制——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
NeuSCAN实验室姚树霞副研究员与加州理工Dean Mobbs教授2018年10月在国际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合作发表了题为“Attentional set to safety recruits the ventral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的论文,Dean Mobbs教授与Keith Kendrick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首次研究了在视觉搜索过程中安全性线索注意设置(attentional set)的神经机制。通过将电击概率与安全/危险/中性线索进行联结,发现相较于危险性线索的注意目标预设,安全性线索的注意预设显著激活了腹内侧纹状体这一安全性信息加工的核心脑区,这一发现进一步拓展了我们对于个体加工具有自我保存意义线索的神经机制的认识。